夏春涛 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建

首页    党的文化    夏春涛 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建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同志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排列第一。连续性也是中国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性。2023年是中国党成立102周年。百余年来,党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中,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出一系列理论阐释和重大决策部署,相继致力于革命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努力探索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明确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文化建设引领前进方向、提供精神支撑、凝聚奋斗力量,进而将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这一历程波澜壮阔又极不平凡,给人以深刻启示。

  1919年的五四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以雷霆之势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文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两年后,中国党应运而生,中国历史从此掀开新篇章。所谓“革命文化”,即新主义文化,是中国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革命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撰写的《新主义论》原题《新主义的与新主义的文化》,1940年2月刊载于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该文明确指出,中国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该文分析“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盛赞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党登上舞台,成为文化生力军,“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该文强调:“文化革命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进一步阐述,指出五四运动以来有文武两个战线,即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这支文化军队“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他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3年后,他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近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近代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在党的七大就此分析指出:“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相应地,中员及人民军队均以农民为主体;一些党员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因此,“唤起民众”不易,提高党员和军队的文化素质、对其进行有效思想教育同样不易,推进革命文化建设极具挑战性和紧迫性。据1927年3月撰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农民在农协领导下做了14件大事,其一便是“文化运动”,包括农民办夜学、提高文化程度。1944年10月,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解放区的文化已经有了它的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它的落后的方面。解放区已有人民的新文化,但是还有广大的封建遗迹。在一百五十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内,还有一百多万文盲,两千个巫神,迷信思想还在影响广大的群众。……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土地革命时期以中央苏区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建设,抗战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建设,均涵盖文化建设,卓有成效。譬如,党在延安创办不少学校,诸如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女子大学等。一首《抗大校歌》唱出所有热血青年的共同心声:“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历时3年多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创在党内开展大规模集中教育的先河,影响深远。党内和人民军队内部原本就是一所大学校、一座大熔炉,充溢着崇高理想、严明纪律、优良作风,形成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诸多革命精神,突出体现为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其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的。

  总之,在思想指引下,党的革命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地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进一步促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极大推进了人们思想和精神上的解放,以反帝反封建旗帜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尤其是把众多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员铸造成信仰坚定、纪律严明的先锋队战士,从而为新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撑和有力保证。1949年9月16日,新华社发表写的社论《六评》,对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一遇见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就要打败仗;“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不到半个月,新中国开国大典隆重揭幕,一个新时始了。

  1949年9月21日,在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郑重宣示:“随着经济建设的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按照党先前制定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方略,新中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因此,新中国的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于具体国情,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变文化落后现状,提高人民文化水平;二是进行思想改造、文化创新,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来取代旧思想旧文化。

  旧中国一穷二白,经济、文化落后,后者突出表现为文盲多,而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建立在大量文盲的基础之上的。早在党的七大便明确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除文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于是,扫盲、发展教育迫在眉睫,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1949年12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争取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指示,鉴于军队官兵文化水平普遍太低的情况,决定在军队中实施文化教育,使军队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学校。1953年12月,中央专门发文,鉴于目前还有大量的工农干部文化水平很低,决定采取措施有效地提高其文化水平,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指示说,“农村的文化依然处在很落后的状态,文盲依然占农村人口的绝大多数”,“积极地开展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扫除文盲,克服我国农村文化落后状态,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1956年1月,中央就文字改革工作发文,决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以促进汉语达到完全统一。这客观上给群众学文化提供了便利。同年9月,在八大作报告,在总结文化教育工作时,将逐步扫除文盲、普及小学义务教育提到“文化革命”的高度。1958年9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亦云:“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文化革命已经开始进入,这主要表现在全国扫盲运动、教育事业和各种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8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从11.7万人增加到66万人,增长4.7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从22.9万人增加到147万人,增长5.4倍;普通中学学生从104万人增加到852万人,增长7.2倍;小学生从2440万人增加到8600万人,增长2.5倍。城乡扫盲运动和业余文化学习也有很大发展。

  面对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出现的空前繁荣局面,党依然保持冷静,毫不沾沾自满。1957年3月,郑重告诫全党:“要使几亿人口的中国人生活得好,要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1962年3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现在,在我国人民面前,还横着经济贫穷和文化落后这两座大山。我们要继续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再用几十年时间,把这两座大山搬掉。我们一定能够把这两座大山搬掉。”新中国扫盲等工作是开辟草莱、为文化大厦奠基的浩大工程,其难度与成效之大均超乎想象。党改变文化落后面貌决心之大,令人感慨不已。

  思想改造、文化创新工作同样不易。从旧社会进入新社会,必然要在思想文化层面破旧立新,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毒洗干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谈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一九五六年一月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和随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规定了对知识分子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正确政策,促进了这方面事业的繁荣。”这包括在广大知识分子中进行思想改造运动,使其摆脱旧社会影响,成为适应新社会需要的知识分子。同时,新中国经过十多年努力,培养出新一代知识分子,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翻身作主的中国人气风发、精神振奋,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不断增强。譬如,工人阶级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铁人”王进喜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广大农村在文化层面发生几千年来最深刻的变革,移风易俗蔚然成风,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理念深入人心,演绎出红旗渠等改造山河的壮举。这种发愤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旧社会旧中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纵情讴歌新社会、赞颂,为新中国的发展进步鼓与呼,创作出《铁水奔流》《山乡巨变》《创业史》等优秀作品。群众文艺创作也掀起。与文化相关的科学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便是例证。社会风气更是焕然一新,正如所说,“在全国解放以后,不到两三年的时间,我们就改变了旧社会那种极端的社会风气,树立了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的社会风气”。这从精神层面折射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明品质。

  相比较于封建主义落后文化、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无疑是先进、健康的文化。基于探索与思考,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理论,如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新中国文化建设沿着这一正确方向前进,和消除一切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影响,不断创造出先进的健康的社会主义崭新文化,在破旧立新上取得巨大成就,为后来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但随着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愈益发展,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也逐渐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对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界学术界的代表人物进行错误的、过火的批判,并发展成为“”的导火线。在十年内乱期间,“狠批封资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不加辨别地一概加以排斥,使文化建设遭受挫折、走了弯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后历史发展的主线;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这个角度说,改革开放至今的文化建设又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

发布时间:2024-02-10 23:44:35
来源:米乐m6官网客服 作者: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浏览量:42
当前位置:

米乐M6官网首页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0号金安大厦东座4F(510034)
电话:020-83725071 83540237
传真:020-83540237
邮箱:gddzswxh@126.com
微信公众号:GDECA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