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首页    党的文化    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以来,习总始终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思考文化的作用和力量,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高度重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习总视察天津重要讲话中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这一重要要求,充分彰显了习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充分体现了习文化思想作为“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的丰富发展,为我们更好担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实践路径;这一重要要求,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文化之为服务大局、把习总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提供了根本指针,赋予了强大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文化思想,牢记嘱托,学思践悟,努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磅礴文化力量。

  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习总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以文化人,充分体现了用先进思想文化凝心铸魂的重要要求,蕴含着重视文治教化的中华文化传统,把握了人文化成润物无声的突出特点。我们要抓好文化建设这一塑造心灵的工程,发挥文化引领方向、浸润心灵、涵养道德、塑造风尚的功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高扬思想旗帜、强化价值引领、激发奋斗精神,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总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是推进理论创新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根脉”。在坚守“根”和“魂”中,我们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有力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要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持续抓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各方面制度机制,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魂。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持续推动深化习总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习总视察天津的重要里程碑意义、习总重要讲话的重要指南针意义、真正做到“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试金石意义,做到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坚定,确保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总在天津视察期间,提出要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门考察了平津战役纪念馆,强调对中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红色文化蕴含着党的光荣传统、基因血脉和精神谱系,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天津是有着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在党领导天津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处,可移动文物7800余件,拥有平津战役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等重要红色文化资源。要切实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落实《天津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条例》,发挥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联席会议制度等作用,推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流淌在城市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赓续相传。要坚持把理论武装与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生动教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宣传教育,组织红色文化主题活动,讲好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要加强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建好红色文化基地,深化红色文化研究,创作更多红色文化精品,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和传播平台,使群众潜移默化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树立强烈的历史自信,凝聚强大的信仰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多措并举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学雷锋“志愿之城”,提升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水平,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先进人物引领示范作用,广泛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典型事迹,深化“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活动,打造“好人社区”,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形成良好道德风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天津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充分展示,不断激活其启智润心、成风化人功能,培育城市精神、滋养城市文明。

  习总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惠民,体现了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贯彻和体现,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方面。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文化建设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文化,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不断以文化建设造福广大人民。要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让文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中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鼓励群众投身文化建设、依法参与文化治理、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文化产品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文化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增强文化创新力,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不断满足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习总在视察天津时要求,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要认真落实这一重要要求,进一步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档案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开展学者下基层、文化进万家、文艺轻骑兵等活动,为更多基层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要大力支持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活动和文艺作品创作展演等,开展更多符合现代生活特点的文化活动,为群众营造浓厚文化生活氛围。要不断健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好特色书店、农家书屋,打造“书香天津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品牌,建设书香社会、书香天津。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促进文化产品供需在“云端”“指尖”对接,让群众便捷享受优质文化服务。要加大惠民力度,坚持和创新文化惠民卡等举措,组织市民文化艺术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农民点戏 戏进农家”等,特别是在春节等节日期间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安排好文化生活,让节日更喜庆、更欢快,让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多更强。

  文化工作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习总多次强调文化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文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树牢为民情怀,主动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社会实践,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积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把群众的火热生活作为开展文化工作、文艺创作、社科研究的源头活水,从生动实践中汲取营养、激发灵感,不断提升文化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以充沛的、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打造精神文化生活品质高地。

  习总视察天津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韵味的城市,要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使其在现代化大都市建设中绽放异彩。”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并以历史遗迹、文化古迹等多种形式留存在城市的现代肌体中,成为展现城市精神气质、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重要资源。作为有着6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我们要坚持以文化浸润城市,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充分彰显特色韵味和现代化新风貌。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天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多样、风貌独特,有大运河(天津段)、蓟州古长城2处世界文化遗产,14片历史文化街区,还有各级不可移动文物2000余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0余项,各类保护性建筑1000余座。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的重要遗产遗迹,是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质和软实力的宝贵资源。2019年习总视察天津时,专门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今年视察期间,习总提出,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我们要认真落实习总重要指示要求,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大力推进系统性保护,注重文物活化利用,做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得益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要加强对各类文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风貌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的系统性保护,建设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等重大项目,在推陈出新中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习总指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天津因运河而贯通南北,因渤海而连接中西,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京剧大码头、北方曲艺之乡,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等享誉中外,文化底蕴深厚,独具特色韵味,富有津派特点。习总提出“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坚持以文润城,必须在传承创新中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和禀赋优势,擦亮津派文化品牌。实施津派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办好天津音乐节、海河戏剧节、天津相声节、百花文学奖等品牌文化活。

发布时间:2024-03-08 10:08:04
来源:米乐m6官网客服 作者: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浏览量:36
当前位置:

米乐M6官网首页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0号金安大厦东座4F(510034)
电话:020-83725071 83540237
传真:020-83540237
邮箱:gddzswxh@126.com
微信公众号:GDECA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