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启示

首页    党的文化    列宁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贾淑品,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摘 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列宁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过程中形成与确立的,其基础和核心内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当下,我们应当继承、发展列宁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建设好、发挥好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领力,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党的领导;掌握文化领导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把握时代、创新方法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当前,文化领导权成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尽管列宁没有直接提出“文化领导权”概念,但他对文化非常重视,关于文化领导权方面的论述散见于他关于文化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及加强执政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等诸多文献中。众所周知,文化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命脉,而“文化领导权”也不是单纯的文化问题,它往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交叉重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列宁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从而阐述了其“文化”领导和建设思想。

  列宁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做斗争过程中形成与确立的。通过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列宁将资产阶级文化从马克思主义阵营中驱逐出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争夺文化领导权的关键。如列宁对第二国际时期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变种的批判,揭示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从而自觉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侵蚀。列宁指出:“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特别是《党宣言》发表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都无可争辩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正确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

  作为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其特殊性,而马克思主义传播也具有复杂性。列宁具有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角色,他既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要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列宁认为,社会党党员应“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份,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这段话已经隐含着无产阶级要掌握思想文化领域领导权的思想。

  1894—1897年是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阶段。列宁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发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党人?》一文,集中批判了民粹派,认为民粹派不仅抛弃了旧民粹主义的纲领,而且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他们在批判攻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同时,还反对社会党人的思想。民粹派的小资产阶级倾向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危害,不利于传播无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列宁通过对民粹派非无产阶级文化的批判,为传播无产阶级文化扫除了主要思想障碍。

  从1897年开始,党内出现了深受伯恩施坦主义影响的经济主义。列宁认为,经济主义是国际机会主义的变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修正与否定,如果任由这种泛滥,对党运动的危害极大,会“构成社会党历史上整整一个时期的特点的混乱和动摇”。为此,列宁专门发表了《怎么办?》一文,不仅批判了经济主义的工人运动自,也批判了合法马克思主义和工联主义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使社会党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列宁说:“我们又能够而且应当大胆地号召深入广泛地开展实际工作了,因为进行这个工作的理论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澄清。”孟什维克派在1902—1905年的高涨时期进行了党的活动。列宁在《进一步,退两步》和《社会党在中的两种策略》中,批判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为防止党内,列宁专门论述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及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中的领导权和农民的思想。同时,列宁时刻不忘在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推动运动尽早爆发,取得无产阶级的胜利。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胜利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顺利传播,因为马克思主义在刚刚起步,而在欧洲国家比如英国、德国和法国,马克思主义已经在工人中扎根,所以要使马克思主义在顺利传播,就必须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害怕、不愿意,试图通过资产阶级局部改良就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只有占领意识形态高地,无产阶级才能掌握文化领导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文化具有虚假性,要对资产阶级文化进行批判。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有自己的文化,这个文化的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劳动者的思想体系”。面对资产阶级文化对工人的强大攻势,列宁认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纪律严明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自觉地进行“灌输”,否则工人阶级只会出现工联主义的意识,而“工联主义正是意味着工人受资产阶级的思想奴役”。经济主义试图假借“批评自由”,把社会党引导到社会改良的政党道路上去,他们崇尚工人的自发斗争,形成工联主义,结果必然会破坏无产阶级的进程。

  在发展中,列宁在马克思逝世30周年之际,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和《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精辟的归纳,推动了工人阶级和社会党的理论建设,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列宁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做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列宁笃信,要想把工人运动推向前进,唯有靠马克思主义指导。在《论社会主义运动的任务》一文中,列宁说:“只有依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靠国际社会党的经验,我们才能把我国的运动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运动。”

  1905年资产阶级运动直到十月胜利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召回派”和“取消派”是党内出现的两种极端的错误,与此同时还有对悲观丧气的“造神说”、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这个时候无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如果不能占据无产阶级的头脑,就可能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去占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强调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具有极端重要性。

  “召回派”“取消派”“八月联盟”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幌子,实际上却集中攻击辩证唯物主义的经验主义,列宁与他们进行了不折不扣的斗争,批评他们的错误思想,维护了党的内部思想统一。

  马赫主义者宣扬所谓哲学的“无党性”,美其名曰“新哲学”,“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列宁对他们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指出,经验批判主义表面上宣扬哲学无党性,但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不可能无党性的,马赫主义者试图用各种术语、定义、繁琐辞令、诡辩字眼等掩盖哲学的阶级性,回避两条基本路线的斗争,并以模糊不清的所谓“实在论”混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实质是否定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在玩弄“调和派的骗人把戏”。列宁批评马赫主义者主张哲学无党性的目的:“这些认识论的诡计所起的客观作用却只有一个,就是给唯心主义和信仰主义扫清道路,替它们忠实服务。”马赫主义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只能看作繁琐垃圾,而这种繁琐的垃圾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清除掉的,马赫主义者又照搬照用,实在是荒谬至极。在与马赫主义的斗争过程中,列宁认为,社会党内马赫主义追随者提倡哲学“无党性”的错误思想在党内造成了思想混乱,这实际上是阶级调和,将会削弱工人阶级的斗志。因此,列宁说:“在经验批判主义认识论的繁琐语句后面,不能不看到哲学上的党派斗争,这种斗争归根到底表现着现代社会中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意识形态。”列宁对这种“新哲学”的斗争,实质上是对20世纪初资产阶级哲学意识形态的一次“解蔽”。

  为澄清思想上的迷茫、混乱,列宁一方面批判立宪党用迷惑手法诋毁,反对马克思主义,攻击派的错误做法。列宁说:“立宪党所攻击的实际上是群众的运动。”他揭露了立宪党试图利用、拉拢、腐蚀工人阶级和农民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列宁发表了以《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为代表的批判各种机会主义的文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列宁在两条战线上进行的思想批判,为无产阶级掌握文化领导权扫除了障碍。此外,列宁还利用第四届杜马选举的机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了政党的阶级本质,重申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征和策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在失败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原则。

  列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思想。他在《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中论述了党的集中制思想并指出,有一支执行铁的纪律,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精英”党,是主义成功的主要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党才能真正起到表率作用,才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列宁对主义事业的胜利具有坚定信念,在总结布尔什维克党的斗争经验基础上,对包括党在内的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发出了宣言:“只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才能把人类从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绝境中解救出来。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可能遭到什么样的暂时失利,不论反掀起什么浪潮,无产阶级的最终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充满信心,也是对无产阶级文化掌握群众的信心。

  在如何掌握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方面,列宁通过自身与建设实践概括出了两条行之有效的经验,那就是:要坚决与打击各种错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对工人阶级灌输无产阶级先进文化。

  列宁不是抽象、一般地谈论文化领导权,而是把无产阶级文化与资产阶级文化放在对立统一中进行考量。他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各有其文化。无产阶级文化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产阶级文化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谓超越阶级、全民的文化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战胜资本家的一切反抗,不仅是军事上和上的反抗,而且是最深刻、最强烈的思想上的反抗”。列宁在坚持无产阶级文化领导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

  列宁从哲学上同资产阶级文化进行了最根本、彻底的斗争。他认为,在进程中,资产阶级利用唯心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其错误根源在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轻视或修正,而且,越是在低潮时期,这种状况表现得愈加突出。

  在哲学世界观和方上,列宁专门针对修正主义开展斗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以米海洛夫斯基为代表的民粹派的唯心史观和社会学中的主观方法是列宁首先要批判的错误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米海洛夫斯基则坚持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是以“人的本性”为基础的,且并没有什么发展的社会,也就“根本谈不上把社会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由此得出结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缺乏科学性。列宁通过分析《资本论》的框架和内容,论证了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列宁指出,像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置放在科学基础之上一样,马克思探明了社会不是由偶然性决定的、机械的个人组合,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第二,在与经济主义斗争中,列宁论证了理论武装对社会党的重要性。列宁指出,打着“批评自由”的口号,而实质上却企图抛弃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义,实际上是折中主义,无原则性是其主要特征。伯恩施坦主义是反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并从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建构出一套反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体系。经济主义倒向伯恩施坦主义的目的就是要解除社会党的理论武装,夺取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把社会党“从主张社会的政党,变成主张社会改良的政党”。列宁用“没有的理论,就不会有的运动”的判断,指出没有理论指导或者用错误理论指导对都是有害的。

  各国主义运动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也会受到各种社会的干扰,关键是如何开展与这些机会主义、社会的斗争,解除他们的理论武。

发布时间:2024-03-25 17:18:41
来源:米乐m6官网客服 作者: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浏览量:31
当前位置:

米乐M6官网首页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0号金安大厦东座4F(510034)
电话:020-83725071 83540237
传真:020-83540237
邮箱:gddzswxh@126.com
微信公众号:GDECA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