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提升治理发展质效

首页    党的建设    打造党建特色品牌 提升治理发展质效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之称,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汝城一中”)前身是朝阳书院,创办于清朝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于1958年正式使用现名。

  2004年9月,汝城一中获批为首批“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目前,学校设有72个教学班,学生近4000人。2022至2023学年,学校有教职工366人,其中党员114人,包括90名在职党员、24名退休党员,40岁以下的党员占党员总数的1/3。

  根据郴州市教育局提出的“把党支部建在年级组或者教研组上”要求,汝城一中结合自身实际,设立高一年级党支部、高二年级党支部、高三年级党支部和退休教师党支部。近年来,汝城一中党委积极主动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使党组织切实成为发展办学的战斗堡垒,使党员教师切实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坚力量,充分释放党建引领学校治理的优势,不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是传播社会先进思想的主要阵地,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汝城一中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组建“思政巡讲团”,由校长任团长,思政课专职教师和党员骨干教师等为主体成员,在学校和县域内的其他高中开展思政巡讲,参加县级“优秀思政巡讲员”评选活动,为全县高中学段的思政教育作出重要贡献。学校还成立“思政课领导小组”,校任组长,校长任常务副组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为成员,对全校思政课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切实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德树人格局。

  主要工作举措如下。其一,突出党管教育的核心地位,把准意识形态导向,加强对班子成员、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其二,树牢“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的意识,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政教育。每年度作出学习安排,将“四史”等内容纳入必修课,采取集中研讨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研讨相结合、专题调研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其三,践行“人人都是思政老师”理念,积极营造“校长带头讲、专职教师专门讲、党员教师率先讲、行政领导主动讲”的良好氛围;其四,强化“大思政课”意识,主动转变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理念,将思政课体系建设纳入学校课程管理和未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体系,将思政教育列入教师日常教学计划,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做实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思政功能;其五,将一年一次的“思政论坛”和一年两次的“德育论坛”常态化,为广大教师交流思政教育教学经验和实现共同进步提供长效平台。

  实现党建引领学校治理发展的目标,重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而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重在切实提高这一群体的教学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汝城一中按照“教学要争先,党员作示范”的工作思路,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定期组织开展“优秀党员教师示范课”。经过五六年的实践,这一活动成为汝城一中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抓手、促进党员教师提升教学授课能力的有效机制。

  “优秀党员教师示范课”的具体做法如下。每个学年年初,学校党委印发专门文件及活动方案,对各个党支部(退休教师党支部除外)下达优秀党员教师上示范课的任务,提出每个学期组织一次示范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磨课、示范课须尽可能覆盖所有学科、各备课组长须组织本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等要求,并就评选“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教师示范课”以及获胜者在年终绩效考核中享受加分等工作作出规定和部署。各党支部推选优秀党员教师参加活动,各课组组长负责督促落实示范课及其相关工作。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深入实施“青蓝工程”,构建师徒结对“传帮带”平台,营造浓厚校本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汝城一中在抓好“优秀党员教师示范课”的同时,制定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持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指的是35岁以下的教师,以被录用的新教师为主体。这两项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提高了全校教师授课教学和集体攻关的能力。

  “青年教师汇报课”的具体做法如下。年级组确定上汇报课的具体人选和上汇报课的具体时间,相应学科的教研组长选定汇报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教研室成员担任汇报课的评委,分英语、数学、语文、生物化学、物理、地理、音体心理等七大组进行综合评价和量化打分。学校给参与汇报课的青年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优先推荐获胜者参加县级以上的教学比武活动。汇报课活动始终坚持“同一学科的教师在相同备课时间下备同一主题”的原则,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少青年教师在县级以上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脱颖而出。

  “双培养”指的是“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吸收入党,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推行“双培养”党建工作模式,有助于为学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一方面把优秀人才确定为党员的培养对象,将思想素养高、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人才及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改善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另一方面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让他们在教书育人和教育管理能力上不断取得进步,全面提升党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汝城一中坚持以实现党员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双提升”“双过硬”为目标,以“双向发力、有机统一”为原则,成立“双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校长任组长,校党委、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党支部、各处室主任、各年级组组长为成员,统筹制定实施“双培养”工作方案,积极搭建“骨干教师至党员、党员至骨干教师”的发展平台,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各党支部、年级组根据学校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双培养”实施方案并报学校备案。学校每学期考核一次“双培养”成果,每年总结讲评一次,评选出“双培养”先进个人。

  针对中青年骨干教师,根据业务专长和思想状况,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使之提升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和党课教育积极性;结合日常业务考评和选拔,强化思想考察和师德师风考察,使之主动加强自身思想教育;压担子、交任务,使之在实践中接受组织考验。

  针对党员教师,实施学校中层干部正职等关键岗位必须是党员任职的制度;通过安排“一对一”帮扶和举行教学竞赛活动等方式提升中青年党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有组织地将专业上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党员教师分期分批外送参加培训。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创建“精品党支部”是新时代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举措。汝城一中按照“支部建设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要求,落实湖南省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认真抓好党建常规工作,被汝城县委组织部授予“党建示范工作点”称号。

  在此基础上,汝城一中化荣誉为前行动力,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名副其实的“精品党支部”。除了深入推进“思政巡讲”“优秀党员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以及实施“双培养”计划外,还坚持实行党员帮扶长效机制。要求学校党委成员每人帮扶一个“后进班级”,党员教师每人帮扶两位“潜能生”(即在思想、学习、生活上有些困难的学生),骨干党员教师结对帮扶青年教师。此外,常年设立“党员示范岗”,根据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组织广大党员实施志愿服务行动,包括护送学生回家、路口值勤、疫情期间值班、日常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

  汝城一中创建“精品党支部”的努力并未止步于校园内,在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全面振兴上也有不俗表现。根据县里的安排,学校向“结对村”庄暖水镇乾塘村先后派出以党员为主体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队”。工作队除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全村老年人活动、筹资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谋划水果产业发展外,充分发挥后盾单位的智力优势、整合利用教育资源,在推动乡村民俗文化发展、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取得亮眼成绩。其中,工作队发起成立乾塘村村规民约制定领导小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形成村规民约初稿,在与村两委、驻村干部认真研究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形成《乾塘村村规民约》。该村规民约因制定程序规范、内容简约实用等特点,入选“第四届郴州市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德法相济推进村庄治理的有效载体。

  汝城一中以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为着力点,切实践行“以党建促教育教学发展,以教育教学发展强党建”的理念,在党建引领学校提升治理发展质效上取得扎实成绩。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国家教育考试平安考点”“清华大学生源中学”“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湖南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湖南省工人先锋号”“湖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研究基地”“郴州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奖”“郴州市招飞先进单位”等称号,考取清华北大的学子数量逐年攀升,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名校,为学校实现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汝城一中的实践经验启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创建党建特色品牌,要紧扣提升党员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这一主线,打造强、业务精的师资队伍,并在创新制度化工作平台和长效化活动方式上下功夫,从而有效将党组织的资源转化为学校治理和发展的资源,将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和发展的优势,使广大教职工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成为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主力军。

  (作者:王红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所国家治理研究室主任、首席研究员;郭婧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发布时间:2024-09-10 19:07:29
来源:米乐m6官网客服 作者:米乐M6官网登录正版下载
浏览量:9
当前位置:

米乐M6官网首页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00号金安大厦东座4F(510034)
电话:020-83725071 83540237
传真:020-83540237
邮箱:gddzswxh@126.com
微信公众号:GDECA2003